江神子(集句惜春)

双鸳池沼水融融。桂堂东。又春风。今日看花,花胜去年红。把酒问花花不语,携手处,遍芳丛。
留春且住莫匆匆。秉金笼。夜寒浓。沈醉插花,走马月明中。待得醒时君不见,不随水,即随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词的主题是惜春,通过描绘春日美景和欢聚场景,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上阕用欢快的笔调写春日游园:
开篇用"双鸳池沼"描绘出春水荡漾的和谐画面,鸳鸯戏水暗示着美好时光。"桂堂东"点明赏花地点,"又春风"带着欣喜,发现今年的花开得比去年更艳。但"把酒问花"的浪漫举动却得不到回应,暗示好景不长的忧虑。最后"携手遍芳丛"又回到欢乐场景,展现及时行乐的态度。

下阕转入对春光的挽留:
"留春且住"直接喊出心声,用"金笼"比喻试图锁住春天。"夜寒浓"暗示时间流逝,深夜的寒意渐重。醉酒插花、月下驰马的放纵,正是对春光最后的狂欢。结尾最耐人寻味:等酒醒时春天已经消失,它不像水一样静止,而是像风一样抓不住,用具体比喻写出春光易逝的无奈。

全词就像用镜头记录的春日狂欢:从白天的赏花饮酒,到夜间的纵马醉归,最后酒醒时只剩怅惘。词人没有直接说伤感,但通过"花不语""君不见"这些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欢乐背后的淡淡忧伤。这种用热闹写寂寞、用相聚写别离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含蓄美的典型体现。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