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萧萧下庭叶,未晚闭柴门。
故箧搜诗读,残灯唤酒温。
砧鸣深巷月,犬吠隔溪村。
人世如无夜,劳生事更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夜晚独坐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传递出对人生的思考。

前两句写傍晚关门的场景:院子里树叶沙沙落下,天还没完全黑就早早关上了简陋的柴门。这里用"萧萧"的落叶声和早早关门的行为,暗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中间四句是夜晚的活动:翻找旧箱子里的诗稿来读,就着微弱的灯光温酒独酌。这时听到远处传来捣衣声伴着月光,溪对岸的村子里偶尔有狗叫声。这些声音反而衬托出夜的寂静,捣衣声和狗吠都是很生活化的声音,让画面充满烟火气。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感叹如果人间没有夜晚,人们忙碌的生活会更加繁重。这里的"夜"不仅是休息时间,更像是一个让人暂时逃离忙碌的避风港。通过这个巧妙的反问,表达了现代人也能共鸣的感受: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需要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刻。

吴锡畴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