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与友人同游山庄的闲适场景,充满超脱尘世的意境。
开篇写诗人骑着骏马来到山林间寻找春色,用"长啸"二字表现出洒脱自在的心情。谢眺是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这里提到他的庄园,暗示此行是文人雅士的雅集。
中间四句用绚丽的色彩勾勒山庄美景:月光下如白雪般的花朵开满枝头,晚霞环绕着春水潺潺的树木。诗人躺在石床上小憩,仿佛还沉浸在梦境中,穿着道服(羽服)与友人一同超然物外地游玩。这里"寰中梦"指尘世纷扰,"物外游"表现避世隐居的志趣。
最后两句最有意趣:醉醺醺地捧着美好春光询问花开的情况,表示自己从来不懂得什么是忧愁。这里的"边愁"可以理解为琐碎的烦恼,诗人通过醉酒赏花的行为,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全诗通过鲜活的春日意象(花枝、霞光、春流)与潇洒的行为(长啸、醉挹、物外游),传递出文人墨客追求自然闲适、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微醺状态下与春花对话的童真趣味,让读者也能感受到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快乐。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