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翻越梅岭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抒发了人生感慨。
前四句写景:
傍晚时分,寒风追赶着南飞的大雁,山势回转处能看到横浦江上残留的落日余晖。通往广州的路沿着凌江延伸,而梅岭就像一道天然分界线,划分出南北不同的天地。这里用"逐"字让寒风有了动感,用"带"字让山峦与落日产生联系,画面感很强。
后四句抒情:
二十年来始终担忧时局动荡,半辈子追求理想却惭愧没什么成就。这里用宋代名相寇准(寇公)的典故,暗示自己像他一样经历过仕途起伏后选择归隐,把愁绪都寄托在酒杯中。"仍未济"三字透露出壮志未酬的遗憾,"愧无闻"则带着自嘲。
全诗亮点:
1. 用地理分界(梅岭)暗喻人生转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巧妙结合
2. "逐""带"等动词用得精妙,让静态景物活起来
3. 尾联用历史人物自比,既含蓄又加深了情感厚度
4. 对仗工整却不呆板,如"廿载"对"半生","时忧"对"吾道"
诗人通过一次普通的翻山越岭,写出了时光流逝、理想受挫的复杂心境,景物描写为情感服务,读来能感受到中年文人那种带着疲惫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