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麻源三谷
作郡逾七载,今日偶独游。石径虽折盘,去去山更幽。
人家隐丛筱,蔀屋无岑楼。我欲询民俗,肩舆因少留。
踉跄走村竖,三五遮道周。俯首拜君侯,俱言今有秋。
禾黍已登场,牟麦行见耰。公租少逋负,里胥敢诛求。
民情已如此,闻之我心休。于焉度重岭,风光豁人眸。
村舂转云碓,石桥架回流。前有梵王家,巍巍俯林丘。
门前列松桧,白日风飕飕。老衲出相迓,长跪礼数优。
熏垆与茗碗,相奉何绸缪。须臾出盘筵,有𥰡亦有羞。
新酒不尽饮,诗句任冥搜。侍我程氏子,资质如琳璆。
年少总知学,我唱彼亦酬。引我访古祠,祠下渟龙湫。
祈祷辄灵应,此语證前脩。试登华子冈,冈前衍平畴。
再陟翻经台,台荒林木稠。山果自琐碎,野鸟鸣啾啾。
听之不惮䀨,亦足纾烦忧。归来不觉晚,零露袭敝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游麻源三谷》就像一篇古代官员的乡村游记,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作者下乡时的所见所闻,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偶遇村民(开头到"闻之我心休") 作者在地方任职七年第一次独自出游,走在山间小路上遇到一群孩子。孩子们像见到大人物一样围上来行礼,七嘴八舌地说着今年收成好、粮食丰收、官府收租合理。这些朴实的对话让作者感到欣慰,展现了官民和谐的画面。
2. 寺庙做客("于焉度重岭"到"诗句任冥搜") 翻过山岭后,作者来到一座气派的寺庙。老和尚热情招待他,又是点香炉又是泡茶,还准备了丰盛的素斋。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即兴作诗,气氛轻松愉快。
3. 探访古迹("侍我程氏子"到"此语證前脩") 有个叫程氏的年轻人当向导,带作者参观了古老的祠堂和据说很灵验的龙潭。这段描写增添了神秘色彩,也表现了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4. 登山观景("试登华子冈"到结尾) 最后作者登上华子冈和翻经台,看到开阔的田野、茂密的树林,听着山鸟鸣叫,采摘野果。这些自然风光让他忘记了烦恼,直到露水打湿衣服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像纪录片一样真实记录了宋代乡村生活 - 既有官员视角(关心民生),又有文人雅趣(赏景作诗) - 语言通俗但画面感强,读起来仿佛跟着作者一起游山玩水 - 通过具体细节(如孩子说话、和尚招待)展现人情温暖
全诗没有刻意说理,但通过这次出游,我们能看到一个关心百姓、热爱自然的古代官员形象,也感受到人与自然、官与民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