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伯时画黄知命骑驴图
长安城头乌夜栖,长安道上行人稀。
浮云卷尽暮天碧,但见明月流清辉。
君独骑驴向何处,头上倒著白接䍦。
长吟搔首望明月,不学山翁醉似泥。
到得城中灯火闹,小儿拍手拦街笑。
道傍观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山皓。
龙眠居士画无比,摇毫弄笔长风起。
酒酣闭目望穷途,纸上轩昂无乃似。
君不学长安游侠誇年少,臂鹰挟弹章台道。
君不能提携长剑取灵武,指挥猛士驱貔虎。
胡为脚踏梁宋尘,终日飘飘无定所。
武陵桃源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烟雾。
竹杖芒鞋归去来,头巾任挂三花树⑴。
浮云卷尽暮天碧,但见明月流清辉。
君独骑驴向何处,头上倒著白接䍦。
长吟搔首望明月,不学山翁醉似泥。
到得城中灯火闹,小儿拍手拦街笑。
道傍观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山皓。
龙眠居士画无比,摇毫弄笔长风起。
酒酣闭目望穷途,纸上轩昂无乃似。
君不学长安游侠誇年少,臂鹰挟弹章台道。
君不能提携长剑取灵武,指挥猛士驱貔虎。
胡为脚踏梁宋尘,终日飘飘无定所。
武陵桃源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烟雾。
竹杖芒鞋归去来,头巾任挂三花树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通过对比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开头四句用长安城的夜晚作背景,乌鸦栖息、行人稀少,浮云散尽后只剩明月清辉,营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氛围。这里的长安象征着繁华喧嚣的世俗世界,而明月则代表纯净高洁的精神追求。
接下来聚焦画中主角黄知命:他倒戴头巾骑驴漫行,望月长吟却不学醉汉颓废。这里用"倒著白接䍦"的潇洒装扮和望月的动作,突出他不拘礼法、清高自持的性格。当进入热闹城区时,孩童拦街嬉笑,路人误以为是商山四皓那样的隐士,这种反差更显出他不同流俗的气质。
中间部分称赞画家李伯时(龙眠居士)技艺高超,能把人物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提到"酒酣闭目望穷途"的传神之笔,暗示画中人虽看似落魄,实则精神昂扬。
最后通过两组"君不学"的排比,强烈对比了两种世俗人生:一种是长安纨绔子弟的奢靡生活,另一种是战场建功的武将生涯。而黄知命选择的是第三条路——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竹杖芒鞋""头巾挂树"的意象,生动表现了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全诗核心是通过一幅画,赞美了超脱功利、回归自然的人生选择。诗人用明月、青山、竹杖等清新意象,与长安的喧嚣、章台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感受到隐逸生活的诗意与美好。这种追求精神自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正是古代文人推崇的高洁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