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麓访顾亭林先生读书故址 其二

楼船闽粤控南瓯,龙驭遥从海上舟。
烽火徒闻惊岭峤,江山何地问神州。
著书绝塞王尼叹,投老无家向子游。
华麓祇今遗址在,日斜回首暮云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寻访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读书旧址时的感慨,通过历史场景与个人情感的融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

首联"楼船闽粤控南瓯,龙驭遥从海上舟"用战船巡防南方的画面,暗指明末抗清势力在东南沿海的抵抗。这里"龙驭"暗指明朝皇帝,暗示王朝飘摇的命运。

颔联"烽火徒闻惊岭峤,江山何地问神州"写战火惊扰山岭,却找不到可以安放国家的地方。两个问句透露出对国土沦丧的痛心,也暗示顾炎武当年面对国破家亡时的迷茫。

颈联转入对顾炎武个人遭遇的描写:"著书绝塞王尼叹,投老无家向子游"。用历史人物王尼(东汉隐士)和向子期(魏晋隐士)作比,表现顾炎武在边远地区著书立说、晚年漂泊的境遇,突出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无奈。

尾联"华麓祇今遗址在,日斜回首暮云愁"回到现实场景:夕阳下的旧址与暮云,既是眼前实景,又象征着明朝的衰亡。一个"愁"字,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忧国之情。

全诗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交织在一起。通过寻访古迹的视角,既表达了对顾炎武的敬仰,又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诗中"烽火""江山""暮云"等意象都带有浓厚的时代悲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