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吟送佥宪梅崖李公解任还都

孤松生高冈,夭矫挺奇形。
虽遇大风起,不随众草零。
大风有时息,孤松长青青。
人生有屯亨,自昔多变更。
所贵学道者,猝加之不惊。
毁誉任纷哓,吾独守吾贞。
不见黄次公,历尽通与穷。
忽从廷尉议,忽并丙魏崇。
荣落有何常,万事真梦梦。
所以董江都,明道不计功。
下帷是吾事,升沉惟上穹。
勿忧世崄巇,但愿吾道隆。
俯仰无愧怍,何虞众论讧。
路旁多叹息,竞欲问太空。
谁知君子胸,霁月与光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孤松比喻正直的人,表达了一种坚守本心、不为外界动摇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孤松的象征(前六句) 诗人描写一棵长在高山上的松树,虽然遇到大风,但不像小草那样随风倒伏。风停后,松树依然挺立。这里用孤松比喻品格高尚的人,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自己的操守。

2. 人生的启示(中间十六句) 通过历史人物说明人生起伏是常态: - 黄次公(汉代官员)经历过富贵和贫穷 - 董仲舒(汉代思想家)专心研究学问不追求功名 诗人认为真正的智者不会因为外界评价而动摇,就像松树一样保持本色。

3. 君子的境界(最后六句) 提出理想的人生状态: - 不担心世道险恶,只在乎坚持正道 - 做人问心无愧,就不怕别人议论 - 君子的心胸就像雨过天晴的明月和微风,澄澈开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常见的松树作比喻,把抽象的品质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历史人物故事增强说服力 3. 传递积极价值观: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内心纯净 4. 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最后"霁月光风"的比喻尤其精妙

诗人鼓励我们:人生难免起伏,但要像孤松一样站稳脚跟;不必在意一时得失,重要的是坚持做正确的事;只要内心坦荡,就能活得从容自在。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能给人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