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后人重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羊太傅)的祠堂,并和友人王原叔的诗句相唱和。全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传承精神的力量。
首句"羊公千载得清吟"是说羊祜去世千年后,依然有人用清雅的诗句来歌颂他。"芳迹虽遥契昔心"指虽然羊祜的事迹已成过往,但今人的心意与古人相通,说明高尚的精神可以跨越时空。
后两句"更与岘山为故事,凛然风格照来今"最精彩。诗人说羊祜的故事与岘山(羊祜曾在此登临)融为一体,他正直的品格至今仍在照耀后人。"凛然"二字用得特别好,让人仿佛看到羊祜威严正直的形象穿越时空,依然能给现代人以精神力量。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人物和精神,不会随时间消逝。就像岘山永远矗立一样,崇高的品格也会永远照亮人间。这种跨越古今的精神传承,正是中华文化最珍贵的部分。
吴育
(1004—1058)建州浦城人,字春卿。吴待问子。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知临安、诸暨等县。景祐元年举贤良方正,迁通判苏州。还知太常礼院,奏定《太常新礼庆历祀仪》。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参知政事,遇事敢言。出知数州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累进资政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官终知河南府。卒谥正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