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仓是县漕米入江处时方忧旱

修竹回斜径,高蝉噪夕阳。
数行迁客泪,一洒便民仓。
剜肉知何补,劳心或自伤。
骄雷蟠赤日,念尔稼登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干旱时节,官员在便民仓(存放漕粮的仓库)前忧心忡忡的场景。

前两句写景:弯曲的竹林小路上,蝉在夕阳下聒噪。这里用"高蝉噪夕阳"暗示天气炎热干旱,连蝉都叫得特别烦躁。

中间四句抒情:路过此地的官员(迁客)看到干旱景象不禁落泪。他想到百姓为了交粮已经像剜肉一样艰难("剜肉"比喻赋税沉重),自己劳心劳力却可能徒劳无功。这里揭示了天灾和人祸双重压力下百姓的苦难。

最后两句转折:虽然现在雷声滚滚、烈日当空("骄雷蟠赤日"形容异常干旱),但诗人仍期盼着庄稼能有好收成。"念尔稼登场"一句,既表达了对农民的牵挂,也暗含对未来的希望。

全诗通过简洁的画面(竹林、蝉鸣、夕阳、雷日)和生动的比喻(剜肉补疮),将干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官员的忧思表现得真切动人。最后在困境中仍保持希望的态度,更显深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