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送白二十二东归兼寄令狐相公联句(此首又见刘禹锡集)
促坐宴回塘,送君归洛阳。
彼都留上宰,为我说中肠(度)。
威凤池边别,冥鸿天际翔。
披云见居守,望日拜封章(禹锡)。
春尽年华少,舟通景气长。
送行欢共惜,寄远意难忘(籍)。
东道瞻轩盖,西园醉羽觞。
谢公深眷眄,商皓信辉光(行式)。
旧德推三友,新篇代八行(以下缺)。
彼都留上宰,为我说中肠(度)。
威凤池边别,冥鸿天际翔。
披云见居守,望日拜封章(禹锡)。
春尽年华少,舟通景气长。
送行欢共惜,寄远意难忘(籍)。
东道瞻轩盖,西园醉羽觞。
谢公深眷眄,商皓信辉光(行式)。
旧德推三友,新篇代八行(以下缺)。
现代解析
这首联句诗是几位朋友一起为送别白居易(诗中称"白二十二")而合作创作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场景与情感: 诗开头描写了朋友们在池塘边设宴送别的场景,大家围坐在一起为即将返回洛阳的白居易饯行。诗中"欢共惜"三个字特别打动人,既写出了送别的欢乐氛围,又透露出依依不舍的心情。
2. 对朋友的赞美: 诗中用"威凤"(威严的凤凰)和"冥鸿"(高飞的大雁)来比喻白居易,说他像凤凰一样高贵,像大雁一样志向远大。这些比喻既展现了白居易的才华,也表达了朋友们对他的美好祝愿。
3. 多重情感交织: 诗中既有送别的不舍("寄远意难忘"),也有对朋友前程的祝福("冥鸿天际翔"),还有对友情的珍视("旧德推三友")。特别是提到"谢公"(谢安)和"商皓"(商山四皓)这两个历史名人,暗示白居易像这些古代贤人一样德高望重。
4. 合作创作的特点: 作为联句诗,每两句由不同作者完成,但整体衔接自然。从宴会场景到离别祝福,再到对友情的歌颂,过渡流畅,展现了唐代文人之间以诗会友的雅趣。
5. 遗憾之处: 诗的最后注明"以下缺",说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不完整的版本,可能丢失了后半部分内容,这让读者不禁想象那些缺失的诗句会表达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就像一场用文字记录的告别派对,让我们看到唐代文人之间真挚的友谊。虽然时隔千年,但诗中那种朋友间饮酒赋诗、依依惜别的场景,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裴度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