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夜有昃题月,朝有出栋云。
高台伫歌舞,罗绮何纷纷。
吴月常从越山起,越花却种吴宫里。
眼前不尽西子欢,安用穷观三百里。
兴亡不自由,春草生铜沟。
惟有横山色,空带蛾眉羞。
杏魂想像朝云庙,绿泥绣断金燕头。
朝云灭,金燕冷,夕阳满地青枫影。

现代解析

这首《姑苏台》用生动的画面感,讲述了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暗含对兴衰无常的感慨。

开篇用"夜有斜月""朝有云霞"的昼夜交替景象,引出姑苏台上歌舞不休的奢华场面。"吴月越山""越花吴宫"两句巧妙点明吴越两国地理相邻却互相征伐的关系——吴国的月亮照着越国的山,越国的花却开在吴国的宫殿里,暗示两国命运早已纠缠不清。

"西子欢"指西施受宠的短暂欢愉,"三百里"暗指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扩建姑苏台的劳民伤财。诗人用"眼前不尽"与"安用穷观"形成对比,讽刺统治者沉迷享乐的目光短浅。

"兴亡不自由"是全诗转折,铜沟生春草的意象暗示曾经的战场已荒芜,只有横山依旧,仿佛在为亡国感到羞愧。最后用"朝云灭""金燕冷"的意象对比昔日的金碧辉煌与如今的破败,夕阳下的青枫影更添凄凉。

全诗最妙处在于:通篇不提"吴王夫差",却通过姑苏台、西子、铜沟等典型意象让人自然联想到这段历史;不直接说教,却用"兴亡不自由"道出历史规律——再强盛的王朝,终究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命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