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三月十五日夜行

客路偏逢闰,流年付别离。梦回春尽夜,人倦月圆时。

野迥平原阔,天垂匹马迟。途穷兼仆病,白发竟如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旅人在闰月夜晚赶路的孤独与疲惫。

开篇"客路偏逢闰"点出主人公是个漂泊在外的旅人,偏偏遇上闰月(农历多出来的月份),暗示时间被拉长,漂泊的日子更难熬。"流年付别离"说他把大好时光都浪费在离别的路上,充满无奈。

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表现旅途艰辛: 1. "梦回春尽夜"写他在春末深夜惊醒,暗示睡不安稳; 2. "人倦月圆时"说连月亮都圆了(象征团圆),他却还在疲惫赶路,形成反差; 3. "野迥平原阔"描绘空旷原野,突出他的渺小孤独; 4. "天垂匹马迟"写马儿都走得慢吞吞的,天地间就剩这一人一马。

结尾最扎心:走到穷途末路,连仆人都病倒了,自己白发如丝(极度忧愁所致)。这里用"竟"字带出震惊感——不知不觉中,漂泊已让人苍老至此。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时间感(闰月、流年)和具体的旅途画面结合,让读者看到一个人被时间磨损的过程。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明已经很努力赶路,却还是被生活拖垮"的无力感,就像现代人加班到深夜的疲惫,或是异乡打工者的辛酸,古今情感是相通的。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