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早春的闲适美景,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像一组春日特写镜头:粉蝶黄蜂在初晴的阳光下格外活跃,垂柳轻拂着停泊的船,远处花寺的钟声裹着淡淡炊烟传来。这些意象共同构成明媚而宁静的春日画卷,其中"垂垂柳""淡淡烟"的叠词运用,让画面自带柔和的滤镜效果。
后四句转入诗人的心理活动:他静静观察青鸟啄食的自然趣味,羡慕白鸥无忧无虑的睡态。这里用"幽趣""闲情"直白点出对远离尘嚣的渴望。结尾提到谢家(可能指东晋隐居的谢灵运),将眼前风月与古人雅趣相连,暗示这种诗意生活终将成为回忆,只能留在梦中回味。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感官享受——用蜂蝶、钟声等元素唤醒读者的视听体验
2. 心境对比——热闹春景反衬诗人追求宁静的内心
3. 古今共鸣——通过谢家典故,把个人情怀升华为文人共同的精神追求
普通人读来既能感受到画面之美,又能体会那种"想放下工作去晒太阳"的闲适向往,这正是古典诗词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赵处澹
赵处澹,号南村,温州(今属浙江)人。曾官知录(《东瓯诗存》卷七)。今录诗二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