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过关山时的艰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四句写旅途的艰难:水路夜宿时被渡口小吏刁难,山路行走全靠驿站人员安排。过关时车辆走得慢吞吞,进山谷时马匹也犹豫不前。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古代交通的不便。
五六句用景物烘托艰辛:石头上留着深深的车轮印,塞外狂风卷起漫天沙尘。这两个画面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性,暗示人生道路的坎坷。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并非高官厚禄者,却仍为时局忧虑,连新长出的白发都是为天下苍生而愁。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特别动人,普通人的爱国心往往更显真挚。
全诗妙在将个人旅途体验与国家命运自然结合,没有说教,却让人感受到知识分子深沉的社会责任感。那些车轮印、塞外尘的意象,至今读来仍能引发共鸣。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