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野先生哀挽
彭泽去千载,谁念田园芜。
卓哉南野翁,乃是斯人徒。
读书通大义,耻逐章句儒。
修身事三省,惠人期八厨。
雅性任真率,襟怀恒豁如。
东皋树嘉木,西畴艺名蔬。
适意任所之,殽酒随篮舆。
儿孙奉宾友,欢声溢庭除。
每从微醉时,击节歌唐虞。
顾我朽腐材,不异栎与樗。
谬据西斋裀,曾不鄙迂疏。
星霜二十周,始终心不渝。
暌离几寒暑,云树劳嗟吁。
复怜身后穷,棺食预为储。
如此绻恋情,宁与管鲍殊。
方图去茅塞,时得亲高居。
德业望规箴,优游共桑榆。
如何志未遂,顿隔幽明途。
载瞻湄旸原,痛切心如刳。
临穴当兹辰,忍奠一束刍。
泪为知己流,老眼谁云枯。
卓哉南野翁,乃是斯人徒。
读书通大义,耻逐章句儒。
修身事三省,惠人期八厨。
雅性任真率,襟怀恒豁如。
东皋树嘉木,西畴艺名蔬。
适意任所之,殽酒随篮舆。
儿孙奉宾友,欢声溢庭除。
每从微醉时,击节歌唐虞。
顾我朽腐材,不异栎与樗。
谬据西斋裀,曾不鄙迂疏。
星霜二十周,始终心不渝。
暌离几寒暑,云树劳嗟吁。
复怜身后穷,棺食预为储。
如此绻恋情,宁与管鲍殊。
方图去茅塞,时得亲高居。
德业望规箴,优游共桑榆。
如何志未遂,顿隔幽明途。
载瞻湄旸原,痛切心如刳。
临穴当兹辰,忍奠一束刍。
泪为知己流,老眼谁云枯。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关于对南野先生的怀念诗,诗人通过对南野先生生平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哀悼之情。接下来我会用通俗的语言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人提到南野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但他的名字和事迹仍然被人们铭记在心。诗人用“卓哉南野翁”来形容南野先生的卓越品质和成就。接着,诗人列举了南野先生的品德和行为,包括读书通大义、修身事三省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南野先生的学识渊博和品德高尚。
然后,诗人描述了南野先生的日常生活,他喜欢在园中种植各种树木和蔬菜,喜欢喝酒和作诗。他与家人、朋友和谐相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他还常常在微醉的时候唱歌颂唐虞时代的美好生活。这些都表达了南野先生的悠闲自得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南野先生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而南野先生却是一个高尚的人。尽管自己有些疏漏,但南野先生仍然宽容大度地接纳了自己。诗人和南野先生相处了二十年,始终不渝地保持深厚的友情。即使在南野先生去世后,诗人仍然对他的离去感到悲痛欲绝。
然后,诗人描述了南野先生生前的愿望和遗憾。他希望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自己的志向和目标。然而,他却突然离世,留下了未完成的事业和遗憾。诗人对此深感痛心,对南野先生的离去感到无比的悲痛和不舍。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南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他来到南野先生的墓前,心中无比悲痛,眼泪不禁流下。他感叹南野先生的离去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和失落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南野先生的无尽怀念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南野先生的生平事迹、品德行为、日常生活以及对他的怀念和哀悼之情,展现了南野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诗人的深情厚谊。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