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远眺的壮阔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前四句写景: 诗人站在百尺高楼上,视野开阔,看见一只大雁穿过云雾飞向远方。耳边传来人间捣衣声(砧杵声),提醒着人们寒冬将至;城外箫笙的乐声与乡土风俗交融。这些声音交织,烘托出秋日的萧瑟与人间烟火气。
后四句抒情: 诗人赞叹眼前江山壮丽,河流像银河一样奔腾不息。他望着北方纷飞的雪花,仿佛看到自己的赤诚之心(丹心)随着雪花飘向京城。这里用"飞雪入帝宫"的想象,含蓄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或是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诗歌魅力: 1. 画面感强:高楼、飞雁、山河、飞雪等意象组合,形成一幅雄浑的秋日画卷。 2. 情感真挚:从自然景象联想到家国情怀,过渡自然,毫无刻意说教之感。 3. 语言凝练:如"丹心随飞雪"的比喻,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生动而富有想象力。
全诗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又暗含忧国忧民之思,展现了古代文人"心怀天下"的典型精神世界。
杨蟠
章安人,字公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诗为欧阳修所称。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唱酬甚多。历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号《章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