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郭子度

连年染患貌栀黄,卢扁犹无起死方。
稚女自敲尸畔磬,邻僧来炷佛前香。
生涯谩有千书卷,受用惟存一奠觞。
听说茶毗心更苦,拭乾清泪又成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郭子度的逝者的悼念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哀伤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深深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浅出分析:

1. 首联:连年染患貌栀黄,卢扁犹无起死方。
- 解析:郭子度长期患病,脸色蜡黄。即使是医术高超的卢扁(古代名医)也无法让他起死回生。这里用“连年染患”形容郭子度长期患病,“貌栀黄”则形容他面色不好,身体虚弱。卢扁无法救活他,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2. 颔联:稚女自敲尸畔磬,邻僧来炷佛前香。
- 解析:郭子度去世后,女儿在灵前敲响磬声,表达哀悼之情。邻近的僧侣则在佛像前点上香,为逝者祈福。这一联通过具体的行为描述,展现了家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宗教信仰中的慰藉作用。

3. 颈联:生涯谩有千书卷,受用惟存一奠觞。
- 解析:生前虽然有过丰富的书卷,但生来死去,最终留下的只有祭奠时的一杯酒。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书卷象征知识和精神财富,而“一奠觞”则是对逝者最后的祭奠,强调生命的有限与最终的归宿。

4. 尾联:听说茶毗心更苦,拭乾清泪又成行。
- 解析:听说僧侣将进行火化(茶毗)仪式后,诗人心中更加悲痛。泪水揩了又流。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法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最后只能以泪洗面来表达哀思。

整首诗以一种直接且感性的语言描绘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时通过具体细节展示了诗歌中蕴含的生命哲理和人性的脆弱。这种情感的真挚和哀伤,使得这首诗既有艺术的魅力,也有深刻的生活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