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耕读自娱的君子形象,传递了坚守本心、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
开篇四句点明主旨:真正高贵的人不在于外在富贵,而在于坚持初心。即使生活清贫,只要心中有道(理想/真理),辛苦也会被遗忘。这里用"嗜道忘劬"的对比,突出精神追求能超越物质困苦。
中间八句展现耕读生活场景:虽然上古神农时代的淳朴风气已远去,但真理永存。主人公清晨扛着农具耕作,傍晚回家读书,通过劳动和阅读与古人精神相通。"寸心苟有会"是说只要心灵有所领悟,就能穿越千年与古人共鸣。提及汾水(尧舜隐居地)和鹿门(庞德公隐居处)两个著名隐居地,暗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是自我勉励:愿我们都能保持这样的高尚情操。全诗用质朴的农耕读书画面,传递了"物质可贫乏,精神须富足"的价值观,对现代人如何在浮躁社会中保持内心平静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