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问取天香信若何,桂枝摇曳漾金波。
一年月色此宵最,四海秋光何处多。
安得长绳羁玉兔,可无佳句侑红螺。
遥闻隔院儿童语,连臂街头去踏歌。

现代解析

《中秋》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中秋节夜晚景象的诗。诗人通过对月亮、桂花、玉兔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祥和。

首先,诗人以“问取天香信若何”开篇,表达了对月亮香气的好奇和询问。这里的“天香”指的是月亮散发出来的香气,而“信若何”则是一种探询的语气,仿佛在向月亮提问,想知道它的香气究竟如何。这种设问的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接着,“桂枝摇曳漾金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桂花树随风摇曳的景象。桂花的香气似乎在月光下变得更加浓郁,仿佛能在水中泛起金色的波纹。这里的“桂枝”指的是桂花树,而“摇曳”则描述了桂花树随风摆动的姿态。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中秋夜晚。

然后,“一年月色此宵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一年中,只有中秋之夜的月色最为美丽。这里的“月色”不仅指月亮本身,还包含了月光所照亮的一切事物。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达了自己对中秋节的独特情感和美好回忆。

接下来,“四海秋光何处多”一句,则进一步扩展了诗人的视野。他不仅关注自己所在的国家,还想到了远方的其他国家。这里提到的“四海”指的是全世界,而“秋光”则是指秋天的景色。诗人通过这样的设问,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各地秋天美景的向往和欣赏。

最后,“安得长绳羁玉兔,可无佳句侑红螺”两句,则是诗人对中秋节的美好祝愿和寄托。他希望能找到一根长绳来束缚住玉兔(传说中的月中之兔),以便更好地欣赏月亮;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一些美好的诗句来陪伴红螺(一种酒杯)。这里的“羁”和“侑”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束缚和陪伴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中秋节的热爱和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遥闻隔院儿童语,连臂街头去踏歌”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和谐的中秋夜的画面。诗人听到远处院子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手拉手在街上跳着舞蹈,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这里的“连臂”形容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一致,而“踏歌”则描述了他们欢快的歌声。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欢乐和祥和的中秋夜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