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

暂到京城住,辞尧返旧庐。
身耽泉石乐,心向利名疏。
鹤静来华表,云闲出太虚。
钱塘应过日,秋水满红蕖(《天台续集》卷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回归山林归隐生活的场景,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之情。

首先,开头两句“暂到京城住,辞尧返旧庐”表明这位隐士暂时在京城里住了下来,但最终还是选择离开繁华的京城,返回他熟悉的山林住所,这体现了他对简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接着,“身耽泉石乐,心向利名疏”两句话表达了这位隐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泉石是指清泉和岩石,象征自然的美景,而这里的“耽”字,意味着他深深地沉醉于这种自然美景之中。而“心向利名疏”,则是说他对于世俗的名利看得很淡,更愿意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

接下来,“鹤静来华表,云闲出太虚”描绘了他归隐后的生活环境。鹤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这里写鹤静静地停在华表上,这里“华表”指的是高大的石柱。而云象征着自由和飘逸,这里的云“出太虚”,意指云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浮。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高洁、自由的隐居生活画面。

最后一句“钱塘应过日,秋水满红蕖”进一步描写了隐士回归山林后的生活。钱塘指的是杭州,这里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隐士经过的地方,诗句中的“应过日”意指隐士能够每天享受新的自然风光。“秋水满红蕖”则是在秋天水中的荷花盛开,这里“满”字表现了红蕖的丰盈和生机。这句话描绘了隐士回归山林后,每天都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生活无忧无虑。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归隐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意象,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陈既济

陈既济,真宗景德二年(一○○五)知齐州(《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一七)。四年,为太常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