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作品,表达了他与同僚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前两句"频年共入嫖姚幕,此日先乘使者舟"是说:多年来我们一起在军营共事,今天我却要先乘船离开了。"嫖姚幕"指军营,暗示他们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中间四句描绘了启程时的景象:清晨的海色映照着使者的旌旗("龙虎节"指使者的仪仗),寒冷的晨光中能看到同僚们华贵的皮裘("鹔鹴裘")。船行至吴楚交界处(今江苏一带),抬头就能看到北斗星和牵牛星。这些景物描写既展现了旅途的壮阔,也暗含离别的惆怅。
最后两句"南锁堰头官柳树,春风相约系骅骝"最为动人:等明年春天柳树发芽时,我们相约在堤岸的柳树下,把骏马拴在一起重聚。这里用"系骅骝"(拴名马)的意象,表达了希望早日重逢的愿望。
全诗通过时空转换的写法,从回忆共事到描写离别场景,再到展望未来重逢,情感真挚而不矫饰。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军人特有的豪迈与深情——即使分离在即,他们不说伤感的话,而是约定来年春天再会,展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