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公务在身的旅人穿越山水的孤独旅程,充满画面感和内心感慨。
前两句"店舍总迢遥,山深转寂寥"直接点出旅途的艰辛——客栈总是那么遥远,深山之中越发显得冷清。这种空间上的遥远感强化了孤独情绪。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镜头展现旅途见闻:站在水边看白鸥飞翔、小心翼翼走过摇摇欲坠的桥、林间未化的积雪所剩不多、野外却已春意盎然。这些意象形成冷暖对比——"晴雪少"暗示冬天将尽,"春风饶"则展现勃勃生机,看似写景,实则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道出缘由:这趟远行是为朝廷公务,所以即便路上食宿简陋、景况萧条也无可奈何。这里透露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为了公事不得不忍受艰苦,把前面描绘的所有孤独艰辛都归结于"王事"在身。
全诗妙在把公务旅行的辛苦写得含蓄而有诗意,通过山水景物衬托内心的孤寂,最后用"任萧条"三个字轻轻带过所有艰辛,展现出古代官员恪尽职守却又向往自由生活的矛盾心理。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