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晴出游归偶赋

江雨夜来歇,日出残氛散。
掩书下帷行,独步泾边岸。
岸竹泛晴光,泾流乱以灿。
清风吹浏浏,谁识水上涣。
冷言正无聊,偶遇如此粲。
因与陟崇岗,逍遥远寻玩。
澄波浩如天,青山卷若幔。
是时秋谷登,严霜绿条换。
益悲时节移,未由脱忧难。
一身风尘羁,百年斯过半。
何以自解颜,床头理文翰。
蝇头数千言,一一手自窜。
常约谢公屐,每笑阮生锻。
共吟只伤须,多书亦劳腕。
有时或忘餐,终朝更迟冠。
亲朋邀以觞,烂酣岂须算。
醉中感今昔,悲哉发一喭。
归来卧林榻,久矣成扼腕。
长歌扣牛角,清夜何由旦。
谁识梓人工,未解承移墁。
飘零岁云晚,短发风中乱。
兹辰偶游瞩,浩然复兴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放晴后,诗人独自出游又归来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开篇写夜雨初停、朝阳驱散雾气,诗人放下书本出门散步。河边竹林泛着晴光,水流闪烁,清风拂面,但这份美好却无人共赏,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偶遇友人后,他们一起登高远眺:澄澈的江水像天空般辽阔,青山如帷幕般绵延。秋收时节本应喜悦,但诗人看到草木因霜冻变色,反而更觉时光无情。他感叹自己半生漂泊("百年斯过半"),却仍被世俗所困。

为排解忧愁,诗人选择埋头写作、饮酒会友。醉后想起过往,愈发感到悲凉。归家后辗转难眠,像古代宁戚敲牛角唱歌一样抒发苦闷,整夜难熬。最后以自嘲收尾:自己像不懂规矩的木匠,在岁末寒风中头发凌乱,这次出游反而勾起了更多叹息。

全诗通过"秋晴"与"心忧"的对比,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诗人用散步、登高、写作、醉酒等日常片段,拼凑出中年人的典型困境——既渴望超脱,又无法真正摆脱现实束缚。末尾"浩然复兴叹"五字,道尽了所有人面对时光洪流时的无力感。

张掞

(995—1074)齐州历城人,字文裕。张揆弟。幼笃孝。举进士。知益都县,督赋租置里胥不用,而民以时入,石介为献《息民论》。历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入判太常、司农寺,累官户部侍郎致仕。忠笃诚悫,事兄如父,为乡党矜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