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凯翁来京师受知吴宗师又为名公卿所爱礼得四爱堂诗甚富此行真不虚也为赋五绝 其三 君复爱梅

纷纷桃李下成蹊,骑马山人听晓鸡。
如此暗香相慰藉,徵书犹到六桥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爱梅之人的风雅生活,通过对比和细节展现主人公的高洁志趣。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桃李花开时游人如织踩出小路("下成蹊"),而主人公却独自骑马进山,在清晨鸡鸣中赏梅。这里用热闹的桃李反衬梅花的孤傲,也突出了主人公不随大流的品格。

后两句转入抒情:梅花清幽的香气("暗香")默默陪伴着主人公,给他精神慰藉。最妙的是末句,说朝廷的征召文书("徵书")都追到了西湖边的六桥——这里用夸张手法,既说明主人公名声远播,又暗示他更愿与梅花为伴的淡泊心境。

全诗通过"桃李与梅""喧嚣与清幽""仕途与隐逸"的多重对比,塑造了一个身在红尘却心向自然的文人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态度,以及梅花所象征的坚贞品格。

欧阳玄

元代史学家、文学家。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