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甲戌秋卜居宣武门外之保安寺街破屋数间庭中双槐交荫每下直掩关寺钟出树真想在襟颜其屋曰听钟系这以词寄故园诸友

冷吟闲醉,判作凫鸥侣。
约略似江南,占一片、微波小住。
棕鞋桐帽,回首旧池塘,乌相树,门前路,摇落今何许。
帘衣垂了,四壁吸蛩语。
茅屋又秋风,也算是、杜陵羁旅。
客来访我,但问有人知,萧寺古,槐花雨,穿过残钟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京城租住破屋时的生活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漂泊中的闲适与淡淡的乡愁。

上阕开头"冷吟闲醉"四字就定下了全词基调——这是个借酒吟诗、随遇而安的闲散人。他把自己比作野鸭海鸥(凫鸥),在京城这片"微波"(暗指护城河)旁暂住。虽然环境简陋,但槐树成荫让他想起江南老家,特别是"乌相树"(乌桕树)这个典型江南意象,带出对故乡的思念。"摇落今何许"这一问,藏着对故乡现状的牵挂。

下阕写得更生动:破屋的帘子垂着,墙缝里蟋蟀(蛩)叫声此起彼伏,秋风中的茅屋让他自比杜甫(杜陵)的漂泊生活。最妙的是结尾:朋友来访时,他说如果有人问起我,就说我在古寺听槐花雨中传来的钟声。这里"穿过残钟去"的画面感极强,把简陋环境写出了诗意,钟声、雨声、槐花共同构成清冷的意境。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清贫生活过出滋味的态度。破屋、蟋蟀、秋风本是凄凉景象,但作者用"棕鞋桐帽"的洒脱、"槐花雨"的美感来化解,展现了中国文人"陋室不陋"的精神境界。特别是把京城暂居处故意说成"似江南",用想象的美来冲淡现实的苦,这种苦中作乐的智慧正是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