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边日出景象,语言简练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江头晓夜日月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江边破晓时分的动态画面:黎明时分,月亮还未完全落下,太阳已经升起,日月同辉的奇景在江面上演。这里"晓夜"二字用得巧妙,既点明时间(昼夜交替),又暗含光线的渐变过程。
后两句"九顶三峨相吐吞"将视线拉远,雄伟的九顶山和三峨山在晨光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吞吐云霞。"吐吞"二字把静态的山峦写活了,既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动态美,又暗喻山脉像巨兽般呼吸的磅礴气势。这种拟人手法让自然景观顿时有了生命力。
全诗仅14个字,却包含了从近处江面到远处山脉的空间层次,从日月同辉到云蒸霞蔚的光影变化。诗人通过精准的动词("出""吐吞")和巧妙的空间构图,把瞬间的天地大美凝固成永恒的诗意画面,展现出中国传统山水诗中"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袁倚
袁倚,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由知资州主管台州崇道观(《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