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离别画面,情感细腻动人。
上片先用鸳鸯戏水的温馨画面开篇,但马上转入离愁。成双的鸳鸯在长满浮萍的小洲玩耍,岸边几行柳枝在暮色中轻柔飘荡。突然一声凄凉的笛声划破清秋的宁静,连天边的云彩都仿佛染上了愁绪。这里用乐景衬哀情,温馨的画面反衬出离别的痛苦。
下片写时间推移,新月升起晚霞消散,朋友乘船南去。最精彩的是结尾:在暮色中,词人仿佛看见远方有双明亮的眼睛(可能是想象中送行人的眼眸),只能徒劳地倚楼远望。这个细节把依依不舍的心情写得十分传神。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近处的鸳鸯、柳树,到远处的笛声、暮云,再切换到月升霞收的江面,最后定格在倚楼远望的特写。通过这些画面,把离别时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读者。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