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其十五

燕赵非我乡,衡霍久见隔。
升高望四野,但有狐狸迹。
莝彼豢龙刍,秣马将安适。
盛年亦须臾,前路转见逼。
还顾望灵台,芜草已盈尺。
灵台尚不存,憔悴敢自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漂泊异乡、年华老去之人的孤独和迷茫。

开头"燕赵非我乡"直接点明作者身处他乡的处境。燕赵是北方地名,这里代指陌生的远方。"衡霍"是南方山名,暗示与故乡隔绝已久。登高远望,四周荒凉只有狐狸出没,凸显环境的寂寥。

中间用"豢龙刍"(喂龙的草料)这样夸张的比喻,说自己像用珍贵饲料喂马却不知该去哪里,形象表现了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困境。"盛年亦须臾"道出青春短暂的残酷现实,而前路反而越来越逼仄,充满对未来的焦虑。

最后"灵台"(古代观星台)的意象很巧妙:回头想寻找精神寄托,却发现连观星台都荒草丛生。这个细节暗示理想破灭,连最后的心灵归宿都消失了,因此发出"憔悴敢自惜"的悲叹——连顾影自怜的资格都没有了。

全诗用荒芜的景物层层递进,把漂泊感、事业困顿、岁月流逝三重痛苦交织在一起。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苍凉,以及眼看着理想被现实吞噬却无能为力的痛苦,很容易让现代人联想到在大城市打拼的孤独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