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捡校盐运大使翼城常德新望云轩
本家太行西,薄宦浙江右。白头阿母不得将,万里飞云重回首。
云生肤寸凌九霄,纵横舒卷随风飘。我心非云那可变,望云思亲心始见。
缓节悲歌陟岵诗,河山寥邈路逶迤。板舆迎养当有时,寸草莫报三春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在外地做小官的游子思念家乡老母亲的故事,用"望云"这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牵挂。
开篇交代背景:主人公老家在太行山西边(今山西一带),自己却在遥远的浙江当个小官。头发都白了的老母亲不能接来同住,只能望着天上的云寄托思念。这里用"万里飞云"把相隔千里的母子联系起来。
中间用云的变化打比方:云能自由自在地升到高空,随意变换形状,但人的心却不能像云那样随意改变。只有望着云的时候,思念母亲的心情才真正显现出来。这里用云的"自由"反衬游子的"不自由"。
接着写思念的具体表现:读着《诗经》里思念父母的诗("陟岵"指《诗经·魏风·陟岵》),看着绵延不断的山河道路,更加难过。但最后又给自己希望:总有一天要把母亲接来奉养("板舆"是接老人的车),虽然儿女的孝心就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阳光的恩情(化用孟郊"谁言寸草心"诗句)。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日常可见的"云"作情感载体,既形象又新颖 2. 对比手法突出:云的自由vs人的束缚,远大志向vs现实无奈 3. 结尾的"寸草春晖"比喻,把母子深情说得既朴素又深刻 4. 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在外打拼者的共鸣
本质上是一首关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现代人也常有的焦虑,只不过用古典诗词的方式优雅地表达了出来。
谢肃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