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

凿石甃圜庵,结构因岩谷。
危梁琢坚珉,湿楚裁寒玉。
梵相终无坏,明灯自相续。
掘断青山根,白云常在屋。

现代解析

这首《石屋》描绘了一座依山而建的石屋,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禅意。

前四句讲的是石屋的建造过程:诗人开凿山石,在岩谷间砌成圆形的石屋("甃圜庵")。用坚硬的玉石("坚珉")雕琢成稳固的梁柱,用湿润的木材("湿楚")制成如寒玉般清冷的构件。这里通过"琢""裁"等动词,让我们看到建造者精工细作的用心。

中间两句转向石屋的精神内涵:屋里的佛像("梵相")永远不会损坏,长明的灯火代代相传。这暗示着石屋不仅是居所,更是承载信仰的圣地。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石屋仿佛把青山都"掘断"了,但白云却永远萦绕在屋内。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掘断青山根")突出石屋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而"白云常在屋"的意象既写实(高山云雾缭绕的景象)又写意,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禅意。

全诗通过"石梁""寒玉""明灯""白云"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既坚实又空灵的世界。最妙的是结尾处,明明是人造的石屋,却与自然浑然一体,甚至把天上的云都"请"进了屋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