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生活图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乱或灾难后百姓的凄惨境遇。
前两句用"海涛翻空"和"白蛇吃雀卵"的意象,营造出动荡不安的氛围。秋天本该是收获的季节,却只见野草疯长,蛇虫横行,暗示自然环境已经失去平衡。
中间四句直接描写百姓的苦难:废弃多年的房屋无人居住,孕妇只能在船上生产;归家后发现石臼里都长出了鱼,门轴上爬满了蛀虫。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人居环境的恶化,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无法保障。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更显讽刺:邻居为了应付官府的差役不得不置办房屋,买的竟是昔日沂王的豪华宅院。权贵们依然过着奢侈生活,与百姓的苦难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白描手法让读者自己感受其中的悲凉。诗人用看似平静的笔调,实际上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诗歌更具感染力。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