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春林一雨花成泥,万丝深处残莺啼。
舍南舍北水涨溪,出门有马不可骑。
千岩万壑烟雾迷,近山一带横峨嵋。
须臾开霁朝日晞,青嶂突出临溪湄。
宛如故旧久别离,邂逅忽见皆忘机。
长松脩竹交凝晖,空翠蔼蔼湿不飞。
萝窗寥寥春昼迟,蕙帐梦熟眠多时。
北山有文宁用移,买山岂假襄阳赀。
客来莫怪衡门低,并讶花径深逶迤。
芊芊芳草剪碧齐,自是辙迹长年稀。
画中人物知为谁,高尚当出晋义熙。
抱琴载酒将安之,飘然不受尘鞅縻。
我辞渔钓游京师,秋风卷空旧茅茨。
五湖买艇复奚疑,行须早听关门鸡。
返怀荣沾雨露私,青鞋徒忆寻山蹊。
林泉故人倘念我,它年别订瑶华期。
舍南舍北水涨溪,出门有马不可骑。
千岩万壑烟雾迷,近山一带横峨嵋。
须臾开霁朝日晞,青嶂突出临溪湄。
宛如故旧久别离,邂逅忽见皆忘机。
长松脩竹交凝晖,空翠蔼蔼湿不飞。
萝窗寥寥春昼迟,蕙帐梦熟眠多时。
北山有文宁用移,买山岂假襄阳赀。
客来莫怪衡门低,并讶花径深逶迤。
芊芊芳草剪碧齐,自是辙迹长年稀。
画中人物知为谁,高尚当出晋义熙。
抱琴载酒将安之,飘然不受尘鞅縻。
我辞渔钓游京师,秋风卷空旧茅茨。
五湖买艇复奚疑,行须早听关门鸡。
返怀荣沾雨露私,青鞋徒忆寻山蹊。
林泉故人倘念我,它年别订瑶华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题画》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生动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人生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八句):雨后山景的奇幻变化 开头用"花成泥""残莺啼"展现春雨的威力——花瓣被打落成泥,黄莺躲在密叶间哀鸣。接着描写涨水的溪流、被烟雾笼罩的群山,突然笔锋一转:云开日出时,一座青翠山峰突然清晰出现在溪边,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般亲切。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自然景观写得充满人情味。
第二部分(中间十句):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描绘了一个隐士的日常:阳光透过松竹,绿意浓得仿佛能沾湿衣裳;在藤萝掩映的窗前睡到自然醒。诗人引用"北山移文"的典故(古代讽刺假隐士的文章),表明自己是真隐士,不需要像某些人那样假装清高。简陋的柴门、长满花草的小径,都显示这里远离尘嚣,是真正的净土。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人生的矛盾与选择 诗人突然跳出画面,思考画中人物的身份,推测可能是东晋时期的高士(义熙是晋安帝年号)。接着转折写自己的现实困境:虽然向往"抱琴载酒"的逍遥生活,却为谋生去了京城;虽然想学范蠡泛舟五湖,又惦记着朝廷的俸禄("雨露私"指皇恩)。最后留下开放式结局:希望山林里的老朋友别忘了约定,将来再相聚。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种交织的情感: 1. 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如"青嶂突出"的震撼) 2. 对隐居生活的真切渴望("蕙帐梦熟"的闲适) 3. 现实与理想的拉扯(最后流露的无奈)
诗人像用文字作画,先带我们看雨中山水,再带我们走进隐士的茅屋,最后突然揭开"画布",让我们看到他站在画外矛盾的身影。这种层层递进又虚实相生的写法,让普通的山水画有了生命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