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山距府东十数里青州禅师洪果道场也自龙
锦城之东山培塿,突起伽蓝压山口。
入门气象颇不凡,在昔规模定非苟。
黄绢碑词著眼看,青州老衲知名久。
自披榛迳结茅屋,不剪霜华散蓬首。
市门有女捧巾盥,衣裓无化生秽垢。
至今一转鹡鸰语,散作诸方狮子吼。
祖灯寂寞何人继,窣堵岧峣惟鬼守。
法席草长深没膝,僧榻屋穿光见斗。
似闻占籍多衍沃,合选名缁振颓朽。
我来不觉三叹息,眼底尽空诸所有。
自开主席埽尘坌,聊寄闲眠憩奔走。
梦回中夜雨鸣檐,卧听东风寒入牖。
明朝散步转山脊,好语相呼闻野叟。
抽芒已见麦翻浪,捣麨悬知香满手。
须臾日影散林樾,绚练春光被花柳。
仆夫催归屡不应,景物殊佳宁忍负。
出山骑马更踌躇,乘暇应须重载酒。
入门气象颇不凡,在昔规模定非苟。
黄绢碑词著眼看,青州老衲知名久。
自披榛迳结茅屋,不剪霜华散蓬首。
市门有女捧巾盥,衣裓无化生秽垢。
至今一转鹡鸰语,散作诸方狮子吼。
祖灯寂寞何人继,窣堵岧峣惟鬼守。
法席草长深没膝,僧榻屋穿光见斗。
似闻占籍多衍沃,合选名缁振颓朽。
我来不觉三叹息,眼底尽空诸所有。
自开主席埽尘坌,聊寄闲眠憩奔走。
梦回中夜雨鸣檐,卧听东风寒入牖。
明朝散步转山脊,好语相呼闻野叟。
抽芒已见麦翻浪,捣麨悬知香满手。
须臾日影散林樾,绚练春光被花柳。
仆夫催归屡不应,景物殊佳宁忍负。
出山骑马更踌躇,乘暇应须重载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山间寺庙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意境。
诗的开头描写了寺庙的地理位置和外观:锦城东边有座小山,山顶的寺庙显得庄严,压住了山口。一进门就感觉这里气象不凡,过去的建筑规模肯定不是随便设计的。这里用"黄绢碑词"和"青州老衲"点出寺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
接着诗人回忆寺庙的起源:当年高僧在这里开辟道路,搭建茅屋修行,不修边幅却德行高洁。连市井女子都自愿来侍奉,僧衣却始终洁净。这些修行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影响着四方信徒。
然后笔锋一转,描写现在寺庙的衰败:祖师的精神无人继承,高塔孤零零地立着,法座前野草长得比膝盖还高,僧房的屋顶破了能看到星星。听说这里本有很多肥沃土地,却找不到高僧来振兴。
诗人为此深深叹息,决定自己动手打扫,暂时在这里休息。夜里听着雨打屋檐,东风吹进窗户,感受到寒意。第二天散步时遇到老农,看到麦浪翻滚,闻到捣麦的香气,阳光透过树林,春光洒满花柳。仆人多次催促回家都不愿离开,因为景色太美不忍辜负。
最后诗人骑马出山时还在犹豫,想着有空一定要再来,还要带上酒。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佛法衰微的惋惜,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走又不舍得走"的矛盾心情,相信很多人旅游时都有过类似体验。
何耕
(1127—1183)宋汉州绵竹人,占籍德阳,字道夫,号怡庵。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类试第一。累擢嘉州守,有惠政,与何逢原、孙松寿、宋诲号四循良。孝宗淳熙中历户部郎中、国子祭酒,出知潼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