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僧字
上方郁嵯峨,遥睇青云层。
馀霏不成霭,朝阳射觚棱。
双湖镜光彻,凉飙涤烦蒸。
轻裳欲飘飖,短发仍鬅鬙。
纵观极夷旷,颇觉秋气澄。
载瞻雷音堂,招摇肃高僧。
英英竹坞云,耿耿萝龛灯。
氍毹天花满,炉香夕烟凝。
散坐百虑息,幽怀讵能胜。
涧泉煮芹葵,山盘罗芡菱。
伊余风姿美,歌游厕宾朋。
世事良可叹,有酒当如渑。
馀霏不成霭,朝阳射觚棱。
双湖镜光彻,凉飙涤烦蒸。
轻裳欲飘飖,短发仍鬅鬙。
纵观极夷旷,颇觉秋气澄。
载瞻雷音堂,招摇肃高僧。
英英竹坞云,耿耿萝龛灯。
氍毹天花满,炉香夕烟凝。
散坐百虑息,幽怀讵能胜。
涧泉煮芹葵,山盘罗芡菱。
伊余风姿美,歌游厕宾朋。
世事良可叹,有酒当如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诗人和朋友们在山水间游玩、吟诗唱和的惬意场景。
开篇用"郁嵯峨"形容高耸的山峰,朝阳穿透薄雾照射在屋檐角上,展现出一幅清晨山景图。接着描写双湖如镜面般清澈,凉风吹散了夏日的闷热,诗人穿着轻薄衣裳、头发蓬松,在开阔的景色中感受到秋天的清爽气息。
中段转向人文景观:庄严的佛堂里,高僧们正在诵经。竹林间的云雾、佛龛前的灯火、满地的花瓣、袅袅的炉香,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在这里静坐,各种烦恼都消散了。
最后写山间野趣:用山泉水煮野菜,盘中盛满菱角芡实。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虽然才疏学浅,但很荣幸能参与这次文人雅集。结尾感慨世事无常,不如开怀畅饮,像古代齐桓公那样豪饮不醉。
全诗通过山水、寺庙、聚会三个场景的转换,展现了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之趣、超脱尘俗的理想生活。诗中"凉飙涤烦蒸"等句生动表现了秋日的清爽,"散坐百虑息"道出了山水给人的心灵慰藉,最后"有酒当如渑"的典故则体现了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