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西寻少陵故宅不得

君心出峡水,日夜趋襄阳。萍踪滞夔府,两鬓成秋霜。

西阁闻猿声,终日涕泗滂。白盐与赤甲,万仞山苍苍。

我来寻瀼西,村树亦已荒。故券傥可得,为君新草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寻找杜甫(字少陵)在瀼西的故居却找不到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1. 追忆杜甫的漂泊人生(前六句):
诗中用"出峡水"比喻杜甫离开四川后的人生轨迹——他像顺流而下的江水一样奔向襄阳,却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像浮萍般停留。住在西阁时,每天听着猿鸣声流泪,眼前是白盐山、赤甲山高耸入云的景象。这里通过地理标志(峡江、襄阳、夔府)和自然意象(浮萍、秋霜、猿声),生动展现了杜甫晚年漂泊的艰辛。

2. 寻访故宅的失落(中间两句):
作者来到瀼西寻找杜甫旧居,却发现村庄树木都已荒芜。一个"亦"字透露出早有心理准备却仍难掩失望的情绪,这种时空交错下的寻而不遇,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3. 跨越时空的对话(最后两句):
作者突发奇想:如果能找到当年杜甫的房契地券,就为他重建一座草堂。这个浪漫的想象既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也暗含"精神家园永存"的深意——真正的纪念不在于物理空间的存废,而在于文化传承。全诗通过"寻找-不得-重建"的情感脉络,完成了对诗圣的深情致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