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官员送别同僚程给事去越州(今绍兴)任职时写的,充满了对友人赴任的祝福和对越州风光的赞美。
前四句在夸程给事: 1. "菟符"指官员凭证,说他带着皇帝的重托去越州当官,连衙门里的小吏都惊讶他印信崭新(暗示受重用) 2. 夸他是难得的好官,这次去越州就像当了个逍遥快活的"小神仙"(越州风景好,工作也轻松)
中间四句描写越州特色: 1. 提到当地两大景点:大禹陵的古洞穴充满神秘,贺知章故居旁的镜湖倒映着天空(用"泠浸天"形容湖水清澈见底) 2. "幽藏怪"既写洞穴幽深,也暗指越州人杰地灵
最后两句是俏皮的嘱咐: 让杭州的官员(钱塘二千石)记得多写诗,用竹筒装着经常乘船送来绍兴交流。这里用"诗筩"的典故(古人把诗稿装竹筒传递),既展现文人雅趣,也暗示两地离得近可以常联系。
全诗亮点: - 把官员调任写得像去度假,用"小神仙"冲淡离愁 - 通过大禹、贺知章两个历史名人带出越州文化底蕴 - 结尾的"渡江船"既写实(绍兴杭州隔钱塘江相望)又充满诗意
本质上是一封文绉绉的祝福信,既夸了朋友能力,又介绍了目的地风土人情,还约好了日后联络方式,展现宋代文人的优雅交际方式。
郑穆
(1018—1092)福州侯官人,字闳中。性淳谨好学,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号四先生。仁宗皇祐五年进士。为寿安主簿。神宗熙宁中,召为岐王侍讲。元丰中,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除宝文阁待制。请老归,太学生数千人请留,至空学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