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公画角鹰搏雉图歌

莫公画鹰如扫字,颠倒貌出天然似。侧目睢盱怕杀人,利爪生拿树枝死。

朔风萧萧吹石林,寒天鸟雀寂无音。饥来三日不饱肉,黯惨一片英雄心。

狐潜兔走山鬼讶,四顾欲下而不下。夕阳沉地暮霞明,度尽原头采樵者。

莽间雄雉何得知,载飞载雊求其雌。竦身奋起过电掣,顷刻平芜洒毛血。

双拳霹雳剑锋交,五色缤纷锦文裂。莫公写去非徒然,君子夕惕终无愆。

性多耿介少思殆,山梁之时不可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猎杀场景,通过老鹰捕杀野鸡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同时暗含人生警示。

开头四句先夸画家技艺高超,说他画的老鹰像写字般潇洒自然,那侧目露凶光的眼神让人害怕,利爪仿佛真的能抓断树枝。这里用"扫字"形容画技,既新颖又体现力度。

中间十二句是画面主体:在寒风呼啸的石林中,饥饿三天的老鹰眼神凶狠,吓得狐狸野兔都躲藏起来。它盘旋着寻找猎物,这时夕阳下浑然不觉危险的野鸡正欢快求偶。突然老鹰如闪电般俯冲,瞬间羽毛纷飞、鲜血四溅,野鸡漂亮的羽毛被撕得粉碎。这段描写充满动感,"过电掣"形容速度之快,"锦文裂"表现暴力美学。

最后四句点明深意:画家不单是记录血腥场面,更是提醒人们要像君子般时刻警惕("夕惕"指晚间仍保持警觉),做人应当正直但不可大意("耿介少思殆"),因为像野鸡这样在危险时刻放松警惕的机会("山梁之时"指山脊这个危险地带)不会再有第二次。

全诗最妙的是将自然界的捕食现象升华为人世哲理,用野鸡的悲剧告诫世人:危险往往在你最得意时降临。画家用画笔定格生死瞬间,诗人则用文字让这个画面成为永恒警训。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