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友竹兼呈香谷主政毓臣上舍(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诗骚出自秦火馀,毋乃古文奇字书。
汉造魏制五言盛,八分小篆当无殊。
七言歌行势奔放,何异草书誇雄壮。
六朝初唐束声律,干禄字书下愈况。
能者不随俗点画,宁费黄金买断石。
要令体势入古妙,斯邕虽死神不隔。
诗家操翰尚摹拟,康乐文通颇屈指。
譬如欧褚写兰亭,纵未夺真亦得似。
兴酣落笔声摩空,我与古人何必同。
天马飞驰脱羁靮,岂外初时行步工。
工倕旋指弃规矩,蛇珠荆玉群相诩。
祇知紫色眩儿童,试问宗门谁父祖。
笔纵字大我犹笑,临池水黑人称妙。
愧余白首志不衰,况汝黑头年尚少。
王郎诗思卓不群,弄笔颇知书八分。
投我四香楼近集,欲令迂拙张其军。
我不知诗仅识字,笔势词源法不二。
颂不忘规学赠言,古来良医三折臂。
汉造魏制五言盛,八分小篆当无殊。
七言歌行势奔放,何异草书誇雄壮。
六朝初唐束声律,干禄字书下愈况。
能者不随俗点画,宁费黄金买断石。
要令体势入古妙,斯邕虽死神不隔。
诗家操翰尚摹拟,康乐文通颇屈指。
譬如欧褚写兰亭,纵未夺真亦得似。
兴酣落笔声摩空,我与古人何必同。
天马飞驰脱羁靮,岂外初时行步工。
工倕旋指弃规矩,蛇珠荆玉群相诩。
祇知紫色眩儿童,试问宗门谁父祖。
笔纵字大我犹笑,临池水黑人称妙。
愧余白首志不衰,况汝黑头年尚少。
王郎诗思卓不群,弄笔颇知书八分。
投我四香楼近集,欲令迂拙张其军。
我不知诗仅识字,笔势词源法不二。
颂不忘规学赠言,古来良医三折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王友竹等人的,主要探讨了诗歌与书法艺术的共通之处,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坚守和创新态度。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斯邕虽死神不隔")用书法比喻诗歌发展。作者说诗歌就像书法一样,从最早的《诗经》《离骚》开始,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但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拘泥于形式规范,而是追求神韵。就像书法家宁可花重金买断碑石,也要追求古朴的韵味。
第二部分("诗家操翰尚摹拟"到"试问宗门谁父祖")批评了当时文坛的模仿风气。作者认为模仿古人就像临摹《兰亭序》,即使很像也缺乏灵魂。真正的创作应该像天马行空,但前提是要先打好基本功。现在很多人抛弃传统规矩,就像丢了尺规的工匠,写些花哨的东西来炫耀,其实都是些华而不实的把戏。
第三部分("笔纵字大我犹笑"到最后)是直接对王友竹说的话。作者谦虚地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还在坚持创作,而王友竹年轻有为,诗才出众,书法也好。朋友送来新作希望得到指点,但作者说自己不懂诗只懂字,认为写诗和书法道理相通。最后用"良医三折臂"的典故,暗示要经过多次实践才能掌握真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通俗的书法比喻讲深刻的创作道理
2. 既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又鼓励创新
3.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用"天马脱缰"比喻自由创作
4. 对年轻后辈既赞赏又诚恳地提出建议
5. 展现了老艺术家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核心思想是:艺术创作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能一味模仿,但也不能忽视基本功。就像学书法要先练好笔画,写诗也要先掌握基本技巧,然后才能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