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桂隐用王从周(镐)韵

诗禅在在谈风月,未抵江西龙象窟。
尔来结习莲社丛,谁欤超出行辈中。
我知桂隐传衣处,玄机参透涪仙句。
萧萧吟鬓天风吹,有酒唤客斟酌之。
渠伊放浪真达者,诗成醉卧清阴下。
只恐香名吹上天,不容花底长陶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在桂花树下饮酒作诗、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同时暗含对名利束缚的担忧。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前四句):
诗人先调侃那些整天谈禅论诗的人,说他们都比不上江西(代指禅宗兴盛之地)真正的高僧。最近文人雅士们结社吟诗(莲社代指文人聚会),但谁能真正超脱世俗脱颖而出呢?这里用对比手法,为下文主角出场做铺垫。

2. 中间(五至八句):
主角"桂隐"登场,他深得诗歌真谛(传衣处代指传承),能参透前辈诗人黄庭坚(涪仙)诗句的奥妙。在清风吹拂下吟诗,有酒就招呼朋友共饮,展现出一个洒脱不羁的文人形象。

3. 结尾(最后四句):
这位放浪形骸的达者,写醉诗后就躺在树荫下休息。但诗人突然转折:只怕他的才名太盛会传上天庭,就不能继续这样悠闲自在了。这里用"香名吹上天"的夸张手法,表达对名声累人的担忧。

全诗亮点:
- 用桂花树下的闲适生活,展现文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 "诗成醉卧清阴下"生动刻画出一个潇洒不羁的诗人形象
- 结尾的转折出人意料,在轻松氛围中突然插入对名利束缚的忧虑
- 通篇用自然清新的意象(天风、清阴、花底)营造出闲适意境

诗人通过这幅"树下醉吟图",既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隐晦地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俗风气。

史弥宁

史弥宁,字安卿,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嘉定中,以国子监生莅春坊事,带阁门宣赞舍人。知邵阳。弥宁著有诗集友林乙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