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与可赴中山仓门(清旧抄本题下朱书伯达二字)
达人无畛畦,从仕聊尔耳。
言辞将军幕,去作仓庾氏。
君怀著云梦,尚有恢恢地。
眷此亦鸿毛,何足为轩轾。
相君泽未远,风流王谢比。
满床簪笏閒,乃见山林士。
嗟余南亩人,投老坐关市。
萧然见眉宇,真足忘浆馈。
平生南阳馆,市骏得千里。
帐中三千客,不数曳珠履。
要知磊落人,臭味同兰茝。
翻然若鸿鹄,飞去今无几。
我行抽手板,亦复还耒耜。
安能久俛首,自困刀笔吏。
言辞将军幕,去作仓庾氏。
君怀著云梦,尚有恢恢地。
眷此亦鸿毛,何足为轩轾。
相君泽未远,风流王谢比。
满床簪笏閒,乃见山林士。
嗟余南亩人,投老坐关市。
萧然见眉宇,真足忘浆馈。
平生南阳馆,市骏得千里。
帐中三千客,不数曳珠履。
要知磊落人,臭味同兰茝。
翻然若鸿鹄,飞去今无几。
我行抽手板,亦复还耒耜。
安能久俛首,自困刀笔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梁与可辞去将军幕僚的职位,去管理粮仓的故事。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选择,表达了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开头写梁与可的洒脱性格("达人无畛畦"),说他当官就像随便玩玩("从仕聊尔耳")。从将军府到粮仓工作,对他来说都轻如鸿毛,不会影响他的气度。
2. 中间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写权贵之家满床官帽的俗气场面,另一方面赞美梁与可这样保持山林隐士气质的真名士。诗人自嘲是个种田人,现在却在衙门上班,见到梁与可清朗的眉宇,连饭都忘记吃了。
3. 最后诗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向往千里马般的豪杰气概,渴望像大雁一样自由飞翔。看着梁与可潇洒离去,诗人也想扔掉公文板,回去种地,不愿一辈子低头做个小文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鸿毛"比喻官职的轻贱,用"鸿鹄"象征自由,比喻生动 - 通过"满床簪笏"和"山林士"的对比,突出真名士的气节 - 结尾"安能久俛首"的呐喊,道出了古代文人对官场束缚的反抗
全诗语言直白但意境深远,表达了"宁做自由普通人,不做束缚的官"的人生追求,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