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冷泉亭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含对时光流逝、人世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写故地重游:诗人再次来到古老的招提寺(佛教寺院),看到曾经熟悉的青松依然环绕着这里。"旧□围"中的缺字可能是"绕"或"护",暗示景物依旧,但岁月已悄然流逝。
中间四句用动态画面展现暮春景象:山泉的声音从远处涧谷传来,亭子的影子在薄云中若隐若现。这里用"带云微"的细腻笔触,写出亭台与云雾交融的朦胧美。随后笔锋一转,写春雨随风消散,凋落的花瓣与柳絮一起飘飞,这两个画面既美丽又带着淡淡的哀愁,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深沉:诗人听见白猿的啼叫却得不到回应,这个细节很有冲击力——连山中的猿猴都不再应答,更显人世孤独。末句"人世几斜晖"用夕阳比喻人生,说人世间能经历多少次日落呢?把对生命短暂的叹息融入自然景象中,余韵悠长。
全诗的精妙在于:表面是写景游记,实则句句暗藏人生感悟。青松、流泉等永恒之物,与残花、斜晖等易逝之景形成对比,白猿不应、人世斜晖的结尾尤其令人回味,让读者在山水描写中自然体会到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怅惘。
潘玙
潘玙(一作屿),四明(今浙江宁波)人(《诗家鼎脔》卷上)。与柴望、贾似道等有交。有《鄮屋拙藁》(《诗渊》),已佚。潘玙诗,据《诗家鼎脔》、《诗渊》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