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首 其二

登山虑其高,涉水忧其深。
独于处世人,而弗度其心。
其心一弗度,言貌终难谌。
反是曷谓智,徒多咨陆沈。
盍闻方寸同,厥利犹断金。
此正彼无邪,谗毁孰余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际交往中的信任与防备,以及如何明智地处世。

前四句说:登山时我们会担心山太高,过河时会害怕水太深,但奇怪的是,和人相处时,我们却常常不去揣测对方的真心。这里用登山涉水的自然反应作对比,突出人们在社交中容易轻信的问题。

接下来四句指出: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光看表面言行是靠不住的。如果连这个道理都不懂,怎么能算聪明人呢?只会白白陷入人际关系的泥潭。这里"陆沈"比喻难以自拔的困境。

最后四句给出建议:要知道人心虽然各不相同(方寸同指心脏位置相同,但想法各异),但只要志同道合,团结起来的力量就能像利刃断金。只要自己行得正,别人再怎么诽谤也伤害不了你。"断金"出自《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强调真诚合作的力量。

全诗用日常生活中的登山、涉水作比喻,把抽象的人际关系道理讲得生动明白。核心思想是:与人交往要保持清醒,既要懂得识人,也要坚持正道,找到真正的伙伴。诗中既有对轻信他人的警示,也给出了积极处世的方法。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