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车叹

东吴之地真水乡,两岸涝涨非寻常。
稻畴决裂走鱼鳖,居民没溺乘舟航。
圣皇勤政重农事,玉札颁来须整治。
河渠无柰久不修,水势纵横多阻滞。
爰遵图志穷源流,经营相度严咨诹。
太湖天设不可障,松江沙遏难为谋。
上洋凿破范家浦,常熟挑开福山土。
滔滔更有白茆河,浩渺委蛇势相伍。
洪荒从此日颇销,只今田水仍齐腰。
丁宁郡邑重规画,集车分布田周遭。
车兮既集人兮少,点检农夫下乡保。
妇男壮健记姓名,尽使踏车车宿潦。
自朝至暮无停时,足行车转如星驰。
粮头里长坐击鼓,相催相迫惟嫌迟。
乘舟晓向车边看,忍视艰难民疾患。
戴星戴月夜忘归,闷倚蓬窗发长叹。
噫嘻我叹诚何如,为怜车水工程殊。
趼生足底不暇息,尘垢满面无心除。
内中疲癃多困极,肌腹枵枵体无力。
纷纷望向膏粱家,忍视饥寒那暇恤。
会当朝觐黄金宫,细将此意陈重瞳。
愿令天下游食辈,扶犁南亩为耕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治理水患的艰辛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社会的矛盾。

第一部分:水患的灾难性 开篇用"东吴之地真水乡"点明背景,洪水泛滥时稻田被毁、鱼鳖乱窜,百姓只能划船逃生。皇帝虽然重视农业,下令治水,但河道年久失修,洪水依然肆虐。这里通过"稻畴决裂""居民没溺"等画面感强的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第二部分:治水的努力 诗中详细列举治水工程:开凿范家浦、疏通福山河道、整治白茆河等。用"滔滔""浩渺"等词展现水势,用"凿破""挑开"等动词突出工程浩大。虽然洪水有所消退,但积水仍齐腰深,说明治水成效有限。这部分像一份工程报告,让人看到古人治水的具体措施。

第三部分:劳役的残酷 最震撼的是对踏车排水劳役的描写:官府强征农夫,男女壮丁都被迫日夜不停地踩水车。"足行车转如星驰"用比喻展现劳动强度,粮头里长击鼓催逼的细节揭露了官吏的冷酷。特别揪心的是对老弱病残的描写:他们脚底磨出老茧、满脸污垢、腹中饥饿,却还要望向富贵人家求生存。这些细节像特写镜头,让读者仿佛听到水车的吱呀声,看到劳动者憔悴的面容。

第四部分:诗人的忧思 结尾诗人发出深沉叹息:他幻想能向皇帝进言,希望让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游食辈")都去务农。这既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劳动者受苦,剥削者却享乐。

诗歌魅力所在 1. 纪录片式的真实:像用文字拍摄了一部古代抗洪纪录片,从灾情到治水再到劳役,每个环节都具体可感。 2. 强烈的对比:百姓"肌腹枵枵"与"膏粱家"的对比,劳动强度与官吏催逼的对比,凸显社会矛盾。 3. 深沉的关怀:诗人不是冷漠的记录者,而是带着"忍视艰难民疾患"的真挚同情,这种人文关怀穿越时空依然动人。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要对抗天灾,还要承受人祸;不仅是在治水,更是在用血肉之躯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诗人发出的叹息,其实是对公平社会的朴素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