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酬王城山)

两丸日月,细看来、也是樊笼中物。点点山河经过了,拔帜几番残壁。白是沙堤,苍然吴楚,一片成毡雪。此时把酒,旧词还是坡杰。
歌罢公瑾当年,天长地久,柳与梅都发。几许闲愁斜照里,掌上沤生沤灭。沧海桑枯,东陵瓜远,总不关渠发。簪花起舞,可怜今夕无月。

现代解析

《念奴娇(酬王城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

1. 开篇描绘:“两丸日月,细看来、也是樊笼中物。”这里用“两丸日月”比喻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它们在天空中自由地移动,不受任何束缚。然而,当这些天体被比喻为“樊笼中物”,意味着虽然它们看似自由,实际上仍然受到地球引力和大气层的影响,无法真正自由。这反映了词人对于自然界中事物自由与限制的认识。

2. 山河景观:“点点山河经过了,拔帜几番残壁。”这里的“点点山河”指的是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了痕迹。而“拔帜几番残壁”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些景观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消失的过程。这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易逝的感慨。

3. 自然之美:“白是沙堤,苍然吴楚,一片成毡雪。”这里通过颜色和质感来描绘沙堤、吴楚等地的自然风光。沙堤上的白雪覆盖,呈现出洁白如毡的景象。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传达了词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赞叹。

4. 人物情怀:“此时把酒,旧词还是坡杰。”这里提到了“把酒”和“旧词”,暗示了词人在饮酒时回忆起过去的诗词。而“坡杰”可能是指宋代诗人苏轼(苏东坡),他的诗词才华横溢,因此词人在这里以他为榜样,表达了对古典文学的敬仰。

5. 历史英雄:“歌罢公瑾当年,天长地久,柳与梅都发。”这里提到了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字公瑾)。词人通过赞美周瑜当年的英勇事迹,以及柳树和梅花的美丽,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敬仰。同时,这也体现了词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

6. 个人情感:“几许闲愁斜照里,掌上沤生沤灭。”这里运用了“闲愁”和“沤生沤灭”两个意象来表达词人的心境。闲愁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而“掌上沤生沤灭”则形象地描绘了掌上水泡随着手的移动而不断出现又消失的现象。这种描绘既体现了词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7. 宇宙观念:“沧海桑枯,东陵瓜远,总不关渠发。”这里提到了“沧海桑枯”和“东陵瓜远”,这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庄子》和《史记》。其中,“沧海桑枯”用来形容世事沧桑巨变;“东陵瓜远”则指东陵瓜的种子飘洋过海后仍能发芽生长。词人通过这些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

8. 结尾升华:“簪花起舞,可怜今夕无月。”这里使用了“簪花起舞”这个意象来表达词人的快乐和自由。然而,“可怜今夕无月”却带来了一丝遗憾和哀愁。这种对比强调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总之,《念奴娇(酬王城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人物的回忆、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对宇宙观念的思考,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