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追凉

佳哉十八公,凛凛廊庙具。大匠偶未收,苍髯郁如许。

根盘曲涧幽,势宅层崖阻。清风自扫门,当伏不受暑。

顾我萧散姿,本是山中侣。出逢畏日长,只影无地去。

偷闲萧寺游,清阴直修庑。神交先浩茫,径造不我拒。

斗酒起自行,开怀为延伫。寒绿浸杯盘,劲气逼牙辅。

语已心地凉,外热宁足禦。公家绿骨蛇,千岁穴深土。

何当供晨餐,散我腰脚偻。它年听飕飗,危冠挂神虎。

此意亦大奇,勿与夏虫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松下乘凉的惬意体验,同时借松树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用拟人手法描写松树("十八公"即"松"字拆解),说它气质不凡像朝廷重臣,却因未被匠人看中而保留着自然野趣。松树根须盘曲在幽静溪涧,枝干傲立于险峻山崖,清风自动为它打扫门前落叶,树荫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

诗人自比"山中侣",说自己本属于山林。酷暑难耐时来到寺庙,与松树一见如故。他们像老友般对饮,松树的绿意浸透酒杯,清凉气息沁人心脾。交谈间暑热全消,这种凉意是外在炎热无法侵袭的。

后半段展开想象:松树像千年灵蛇深藏土中,诗人幻想采松脂为食以强健筋骨。最后表示将来要像仙人般听松风、挂官帽,过上逍遥生活。结尾幽默地说这种奇思妙想,不必对见识短浅的"夏虫"诉说。

全诗妙在将寻常纳凉写得妙趣横生,松树既是遮阳的实物,又是精神寄托的象征。诗人通过人与树的"神交",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自然生活的渴望,语言既通俗又充满想象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