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重阳次至德韵

舟泊渡头别路长,况逢重九寓他乡。
一江波影依谁碧,两岸菊花为我黄。
凉露沾衣唫里句,轻风落帽醉边觞。
客中也得清平乐,万岁惟应祝圣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漂泊他乡的所见所感,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

首联直接交代背景:船停靠在渡口,前路漫漫,又恰逢重阳节,自己却身在异乡。一个"况"字点明了双重困境——既在旅途,又逢佳节,孤独感油然而生。

中间两联写得特别生动。诗人看着江水,不禁感慨:这一江碧波是为谁而绿?但转头看见两岸菊花,又觉得它们仿佛是为自己而绽放金黄。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菊花写得有情有义,给孤独的旅途带来温暖。接着写重阳节细节:凉露打湿衣衫,诗人吟诗作对;微风吹落帽子,却不妨碍举杯痛饮。这些细节既写实又洒脱,把文人过节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虽然客居他乡,但也能享受清平之乐,只愿为圣明的君王献上祝福。这既是对节日的应景之语,也暗含对安定生活的感恩。

全诗妙在把漂泊的愁绪和节日的欢愉巧妙融合,既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又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最后落脚到对太平盛世的歌颂,情感层层递进却不显突兀。特别是"两岸菊花为我黄"一句,堪称神来之笔,让普通的景物顿时有了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