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草送葬歌
古人制器固不苟,虞陶殷梓以之久。
有利之物寇必集,函以生人矢死人。
火金既炽万物夭,鱼恶其网兽恶罠。
夸父之足岂不趫,蛟吊于河山泣木。
凤凰之声岂不美,葭穷于琯嶰穷竹。
不自文字为先后,文字镵天天流血。
圣人不作道丧世,诗书之间见妖孽。
将以一笔与天争,鬼臂牵人阴相掣。
尔书一出海水枯,当命陆吾截其舌。
不然付之土与火,土为之母火为父。
勿为相柳食九州,九首摇曳如猰貐。
蚩尤之械化枫林,不可棺椁不可柱。
贰负之尸梏疏属,囚锁千年无所睹。
天地奇文不可舒,则聚数圣为大冢。
君斧若鬣若堂皇,非自孔周始作俑。
丧欲速贫死速朽,铭之终身不敢否。
有利之物寇必集,函以生人矢死人。
火金既炽万物夭,鱼恶其网兽恶罠。
夸父之足岂不趫,蛟吊于河山泣木。
凤凰之声岂不美,葭穷于琯嶰穷竹。
不自文字为先后,文字镵天天流血。
圣人不作道丧世,诗书之间见妖孽。
将以一笔与天争,鬼臂牵人阴相掣。
尔书一出海水枯,当命陆吾截其舌。
不然付之土与火,土为之母火为父。
勿为相柳食九州,九首摇曳如猰貐。
蚩尤之械化枫林,不可棺椁不可柱。
贰负之尸梏疏属,囚锁千年无所睹。
天地奇文不可舒,则聚数圣为大冢。
君斧若鬣若堂皇,非自孔周始作俑。
丧欲速贫死速朽,铭之终身不敢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为文草送葬"为主题,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探讨了文字与文明的矛盾关系。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文字镵天天流血")讲文字的双刃剑效应。诗人说古人制作器物都很慎重,但好东西总会引来争夺。他用生动的比喻:鱼恨渔网、兽恨陷阱,夸父跑得快却渴死,蛟龙为河流哭泣,凤凰歌声美但乐器终会坏掉。文字看似创造了文明,实则像刀子一样伤害着自然。
第二部分("圣人不作道丧世"到"九首摇曳如猰貐")批判文字被滥用。诗人说圣人不在世后,诗书里反而生出妖孽。有人想用文字与天对抗,却被鬼神暗中阻挠。他愤怒地说:该把这种书扔进火里,免得像相柳(九头蛇怪)一样祸害人间。
第三部分("蚩尤之械化枫林"到结尾)提出解决方案。诗人列举神话中的警示:蚩尤的兵器化枫林不能用,贰负的尸体被锁千年不能看。他认为天地间的奇文就该埋葬,就像古代圣人那样处理。最后强调"丧欲速贫死速朽"(失去的要快速遗忘),这是终身不敢违背的真理。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神话传说作比喻,如夸父追日、相柳九头蛇等,让抽象道理变得形象 2. 对文字的矛盾态度很深刻——既承认其价值,又警惕其危害 3. 结尾的"速朽"观点很特别,主张有些东西就该被遗忘,反对过度记录 4. 语言充满力量感,像"文字镵天天流血""鬼臂牵人"等句子冲击力很强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遗忘哲学"的诗,提醒人们:不是所有创造都值得留存,有些东西埋葬掉反而对世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