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九日

频年佳节寄天涯,此日登高倍客思。
椒岭故人遥望处,吴关同侣送行时。
离家百里添新梦,好景三秋续旧诗。
冷落西风豫章去,残书千卷读相随。

现代解析

这首诗《姑苏九日》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九日)时,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对亲友的思念。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很容易引起共鸣。

首联“频年佳节寄天涯,此日登高倍客思。” 直接点明主题:多年来每逢佳节都漂泊在外,今天重阳登高,思乡之情更加强烈。“寄天涯”说明离家很远,“倍客思”说明平时也想家,但今天格外想。

颔联“椒岭故人遥望处,吴关同侣送行时。” 诗人想起家乡的朋友(椒岭故人)此刻可能也在遥望远方思念自己,也回忆起当初在吴关(苏州)与同伴分别时的场景。这两句通过想象和回忆,进一步烘托出孤独感。

颈联“离家百里添新梦,好景三秋续旧诗。” 虽然离家只有百里(可能是夸张,表示不远),但思乡之情依然浓烈,连做梦都是新的乡愁。秋天的美景(三秋)让诗人想写诗,延续过去的诗篇。这说明诗人试图用写诗来排解思乡之情。

尾联“冷落西风豫章去,残书千卷读相随。” 西风萧瑟,诗人独自前往豫章(南昌),只有残破的书籍陪伴。这句以景结情,用“冷落西风”和“残书千卷”的意象,强化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平实地诉说思乡之情,容易引起共鸣。
2. 虚实结合:既有眼前的登高,又有对故乡的遥想和过去的回忆,情感层次丰富。
3. 以景衬情:用西风、残书等意象,烘托出孤独凄凉的氛围。

诗人通过重阳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亲友的思念,语言朴实,情感深沉,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