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二首 其二

五岁怀归梦,言归已得归。
未能逃俗累,旋复著征衣。
子贡当何战,燕人切自悲。
无堪一百五,春雨作霏微。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离家五年的人终于踏上归途,却因为现实压力不得不再次出发的无奈心情。

前两句"五岁怀归梦,言归已得归"直白地说:五年来天天想着回家,现在终于能回去了。这里"五岁"指五年,不是五岁小孩。简单两句话就让人感受到游子思乡的煎熬和即将回家的喜悦。

但紧接着就转折了:"未能逃俗累,旋复著征衣"。意思是躲不开生活的重担,刚回家又要穿上远行的衣服。"俗累"指养家糊口的压力,"征衣"是远行的装束。这种刚团聚就要分离的痛苦,现代打工族最能体会——春节回家没几天又要外出打工的场景历历在目。

后面用两个典故表达矛盾心理:"子贡当何战"借用孔子弟子子贡的典故,暗示自己像古代文人一样面临理想与现实的抉择;"燕人切自悲"用燕国人思乡的典故,强调此刻的乡愁。这两个典故用得自然,即使不知道出处也能从上下文读懂那份纠结。

最后两句最妙:清明时节的绵绵春雨("无堪一百五"指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日),正好映衬着游子惆怅的心情。把春雨比作离愁,不需要直接说"我很伤心",但那种湿漉漉的忧伤感扑面而来。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邻家大叔喝着酒唠家常:想家、回家、不得不走、心里难受——但每个字都戳在漂泊者的心坎上。特别是最后用春雨收尾,让整首诗的愁绪余味悠长,堪称"用最平常的话,说最扎心的痛"。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0